|
保安服务行业发展20多年来,成就不小,但是问题也有不少。同时随着市场和企业的不断壮大,原先有利于保安行业发展的因素,现在可以说转变成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。从事保安行业数年来,现在对“瓶颈”这个问题,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。
保安行业的改革,也有点以“对外开放”促“对内改革”的意味。不改革,企业竞争力提升缓慢,甚至停滞不前,这样和别人相比,竞争力就是退步的,进而企业市场也就萎缩了。所以,不得不改革,就是你不舍得砍,但是别人逼着你砍掉身上的坏死的肌肉。
“属地管理”就是要突破的第一个瓶颈。前几年,经过多年的努力,我在我们市其他区派驻了数千名保安,拥有不少客户。但是随着上一级公司一声令下,大家各扫门前雪,我的几千名保安全部撤出。但是撤出的结果,是在原来有保安的地方形成了“真空地带”,而结果是很让人哭笑不得的,这些真空地带不是由各区正规保安服务公司占领了,而是几乎全部被黑保安霸占了。假如说“属地管理”本意是好的,让各地保安公司有了一个铁饭碗,但这种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收益是消极的,因为它不是企业凭借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获得的,是上级给予的,是接受“输血”,而不是自身“造血”。所以说,属地管理的格局给了企业一种旱涝保收的思想,束缚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,也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。所以,当国外保安企业进来后,我们正规保安服务公司就不能在属地管理的温室里呆着了,必须及早经风雨、见世面。
第二,保安服务费收取处于较低水平,部门定价而非市场自主调节价格,是又一个瓶颈。现在保安行业存在的很多问题,都能归咎到这个瓶颈上。在一个地方,服务费基本上就是1000来块钱,上下浮动不大,保安的工资、保险、培训、服装、住宿等等费用几乎全部要从这1000块钱中出,剩下来的利润也就一二百、二三百块钱了。对于一些保安公司来说,利润空间更小,所以不得不做文章,做文章也就是这1000块钱的文章,拆东补西,此消彼长,留的利润多了,必然要减少保安员的工资,甚至少给甚至不给保安员上社会保险;随之而来,也就产生了保安队伍流失的问题,都说筑巢引凤,但是几百块钱的工资的吸引力太小了。说白了,有的保安员的工资也就刚刚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,处于这么最底层,保安员怎么会有职业自豪感,从哪里来的归属感?我们又凭什么吸引优秀人才?看看社会上,各行各业的工资都是自主定价,根据市场、根据自身实力定价,也就只有端盘子的服务员和看大门的保安员齐刷刷地就是几百块钱。但问题并不完全在保安公司,而在我们的服务费收取问题上。行政部门、物价部门可以制定一个市场价格指导线,但是这条线要划得高一点,这样企业才有回旋的空间,指导价格定得低,就这么大点池子,还能翻出多少大浪?
第三,保安行业还是缺“法”。市场经济下,市场是首先是靠市场手段、法律手段来规范的,它不是主要靠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来规范的。没有保安法,查处黑保安都底气不足。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律,也就给各地方保安各自为政钻空子的机会。没有保安法,公司哪些能做,哪些不能做,都没有一个口径,没有一个“终身判官”,但把这个做判决的权利留给各地后,各有各的理,都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来办事,最终这个市场就谈不上统一、规范了。
第四,保安服务企业还不是一个纯粹的企业。这是一个要改革,就决不能回避的问题。首先是保安公司老总的人事任命。穿着警服是警察,脱了警服是老总,对经理层的评判选择,权力不在企业,不在市场手里。是什么人做什么事,他不是单纯的经理人,也就没法指望他完全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,发展企业。其次,保安服务公司对社会治安的维护作用,说简单些,是体现为为客户服务,做自己业务,水到渠成成为社会治安防控力量的。这一部分业务只是保安公司的自觉行动,是保安公司全部业务的一部分。必要的时候,可以有必要的付出,但是不应该由某一个部门确定一个企业业务的绝对重心。再次,众所周知,保安公司的非企业性支出数字庞大。
|